光學精密零件是利用光的反射、折射、透射等特性實現光信號控制、成像或能量傳遞的關鍵組件,其核心特征是超高尺寸精度(微米級至納米級)、極低表面粗糙度(納米級)及嚴格的光學性能指標(如折射率均勻性、透過率、面型精度)。
?
光學精密零件的加工需經歷 “粗加工→半精加工→精密加工→光學鍍膜→檢測” 五大階段,各階段工藝需嚴格控制誤差,避免引入劃痕、雜質等缺陷。以下是關鍵工藝的詳細解析:
1. 基材選擇與預處理(基礎保障)
基材要求:需根據應用場景選擇光學性能優異的材料,常見類型包括:
光學玻璃(如 K9 玻璃、石英玻璃):透過率高(可見光區≥92%)、化學穩定性好,適用于透鏡、棱鏡;
光學晶體(如藍寶石、硅晶體、鍺晶體):藍寶石硬度高(莫氏 9 級)、耐磨損,適用于耐磨鏡片;硅 / 鍺晶體適用于紅外光學零件(如紅外測溫儀鏡頭);
光學塑料(如 PMMA、PC):輕量化、易成型,適用于消費電子類低成本光學零件(如手機攝像頭保護鏡片)。
預處理工藝:對基材進行切割(金剛石鋸片切割)、磨邊(去除多余邊角)、清洗(超聲清洗 + 有機溶劑浸泡,去除油污和雜質),確保基材表面無損傷、無污染物。
2. 核心精密加工工藝(精度關鍵)
光學零件的精密加工以 “微米級 / 納米級去除材料” 為核心,需使用專用設備和超硬工具(如金剛石工具),主要工藝包括:
(1)成型加工(非球面 / 復雜曲面零件)
工藝類型:模壓成型(熱壓成型、冷壓成型)、注塑成型(適用于塑料零件)、金剛石車削(單點金剛石車削 SPDT)。
原理與優勢:
模壓成型:將加熱軟化的光學玻璃 / 晶體壓入高精度模具(模具精度≤0.1μm),一次成型非球面等復雜曲面,效率高、一致性好,適用于批量生產(如手機鏡頭非球面鏡片);
單點金剛石車削:用天然金剛石刀具直接切削金屬或塑料基材(如鋁合金反射鏡、PMMA 透鏡),加工精度可達納米級,適用于中小批量復雜曲面零件。
(2)研磨與拋光(平面 / 球面零件核心工藝)
研磨階段:使用磨料(如碳化硅、氧化鋁)和研磨盤,通過機械摩擦去除基材表面多余材料,將表面粗糙度降至 Ra0.1-0.5μm,尺寸誤差控制在 ±0.005mm 以內,為拋光做準備。
拋光階段:采用更精細的磨料(如二氧化硅、金剛石微粉)和軟質拋光墊(如聚氨酯墊),結合化學腐蝕作用(化學機械拋光 CMP),進一步降低表面粗糙度至 Ra≤0.01nm,同時修正面型精度至 λ/20-λ/50。例如,光學玻璃透鏡的拋光需持續數小時至數十小時,確保無劃痕、無麻點。
(3)精密切割與打孔(微小零件 / 特殊結構)
針對光纖連接器、光闌等含微小孔徑(孔徑 0.1-1mm)的零件,需采用激光切割(紫外激光、飛秒激光)或超聲波切割,避免機械加工導致的邊緣崩裂;
切割精度可達 ±0.001mm,孔徑圓度誤差≤0.0005mm,確保光信號傳導無遮擋。
3. 光學鍍膜(提升光學性能)
大部分光學零件需通過鍍膜實現特定功能(如增透、反射、分光),核心鍍膜工藝包括:
真空蒸鍍:在高真空環境下(真空度≤10??Pa),將鍍膜材料(如 MgF?、TiO?、Al)加熱蒸發,沉積在零件表面形成薄膜(膜厚 10-1000nm),適用于增透膜、反射膜;
離子濺射鍍膜:利用高能離子轟擊鍍膜材料靶材,使靶材原子濺射并沉積在零件表面,形成的膜層致密性好、附著力強,適用于耐磨增透膜(如手機攝像頭鏡片鍍膜);
鍍膜精度控制:膜厚誤差需≤5nm,膜層均勻性≤±2%,確保光學性能穩定(如增透膜需將反射率從 4% 降至 0.5% 以下)。